[環運河線自行車道]
環運河線自行車道簡介
環運河線自行車道位於台南市的安平區,總長13.6公里,與海洋休閒線自行車道、美麗公園道自行車道三線合一,為一完整的環狀自行車系統,三條路線圍繞運河旁,路途行經多處安平古蹟景點,是台南市政府規劃最新最積極的自行車路線之一。台南安平區以府城古蹟聞名,安平古堡、德記洋行、小砲台、安平港等皆為著名景點,安平老街更是觀光客爭相慕名前往的旅遊勝地,老街上小吃、名產林立,每到周末皆擠的水洩不通。台南市政府為響應節能減碳,特別開發了自行車遊古蹟路線,網羅所有安平區的景點,讓遊客可以輕鬆騎著鐵馬遊憩。
環運河線自行車道順遊景點
安平老街(延平老街):安平老街為三百年前荷蘭人於台南安平地區所建的第一條街道,其建築為土角厝、紅磚矮屋、西式洋樓等,夾雜了古代及現代的建築,另隨處可見民宅懸掛劍獅門牌、太極八卦。老街為著名觀光景點,沿途有蝦捲、蝦餅、蚵仔煎、米糕、等各式台南特色小吃不容錯過。
安平開台天后宮:為安平區最大的廟宇,是最早由湄洲奉迎媽祖來到台灣本島的媽祖廟,也是安平地區的信仰中心,每四年一次會舉辦安平迎媽祖活動,特殊的傳統地方信仰值得一看。
![台南市/安平區/[環運河線自行車道][安平開台天后宮][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原德商東興洋行)]](https://photo.network.com.tw/scenery/0A41414A-752F-4A54-BAE5-4B0F5CB51763_c.jpg)
[安平開台天后宮]
安平開台天后宮簡介
安平開台天后宮現為安平區最大的廟宇,廟前有一廣大廟埕,劃有停車位,位於安平古堡旁,於西元1668年隨鄭成功船團護祐舟師復台,並於同年建廟。據康熙『福建通志』與蘇同炳氏所著之『臺灣古今談』中記載,是最早由湄洲奉迎媽祖來到台灣本島的媽祖廟,是安平地區的信仰中心,更是台灣媽祖信仰的主要中心之一。傳承著相關禮俗文化與信仰禮儀,包含有安平成年禮的典故、拜契手續、點燈祈福、過平安橋... 等等。『臺灣古今談』-最早的媽祖廟意:「無論是台南或北港的天后宮,都是由安平開台天后宮分靈出去。透過『分靈』方式,可使全台大大小小、先後興建的媽祖廟,都與安平開台天后宮保持血緣關係;而安平開台天后宮的神像來自湄洲嶼,又間接說明了台灣各地的媽祖廟,都是由湄洲媽祖衍生的。」
安平開台天后宮的歷史沿革
安平開台天后宮由鄭成功親赴湄洲恭迎三尊軟身媽祖神像,隨船護佑鄭王舟師來台,明永曆16年暫時供奉於熱蘭遮城中的荷蘭教堂內;後隨即於明永曆22年(西元1668年)就地興建(原址為現今的安平西門國小),並冠以 「開台」頭銜,原名天妃宮。時至清康熙22年(1683年),清廷以天妃宮為鄭氏所建,而另建祀典大天后宮,而天妃宮則被改稱安平鄭氏廟,藉以轉移並消弭鄭氏對台民間信仰之影響。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沈葆楨治理台灣,為撫民而上書奏請正式恢復安平廟的地位,獲清同治御匾『與天同功』,進而改稱為天后宮。光緒21年(1895年)日軍侵台,宮內清兵慘遭屠殺並草葬於廟後空地,原址廟宇漸自荒廢而遭日人拆除。民國55年開台天后宮才得於現址(清代安平水師衙門故址)重建。
安平媽祖信仰之始
每四年一次的安平迎媽祖活動有俗諺如是讚曰:『眠床戲棚上,大厝媽祖間。』,連光緒年間古籍『安平縣雜記-風俗附考』也有詳細的記載。「開台天上聖母」是指安平媽祖為台灣最早奉祀者,「繞境」是繞指安平區各境,「全台平安」意指安平媽祖所庇佑者遍及全台。有關安平媽祖的神蹟傳說故事,如「三媽最後一筊得留佑台」、「曾遭祝融,正殿無恙」均為當地人津津樂道。另外當地還有一個特殊的信仰,那就是石將軍的文昌信仰:考生在試前會到石將軍前抱抱佛腳,為安平區特有的。
![台南市/安平區/[環運河線自行車道][安平開台天后宮][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原德商東興洋行)]](https://photo.network.com.tw/scenery/7E5804FE-4F4C-49E4-9FB2-DD1B92828CC0_c.jpg)
地址:
台南市安平區國勝路33號。
[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原德商東興洋行)]
建築前方設有古蹟參廳,館內可免費參觀。
![台南市/安平區/[環運河線自行車道][安平開台天后宮][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原德商東興洋行)]](https://photo.network.com.tw/scenery/87E61737-E62F-47A6-B417-8D31FE5603B7_c.jpg)
地址:
台南市安平區安北路233巷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