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門碑林]
大南門簡介
大南門為台南市內保存最完整的古蹟,又稱為「寧南門」,是府城九個城門之一。目前為國家三級古蹟,建於西元1736年,在當時是台南府城重要的屏障,但在日據時代將城垣拆毀因此只剩下大南門與大東門保存下來;1963年大南門又因暴風雨的摧殘而毀壞,至1977年重建工程完畢才恢復舊觀,民眾更能了解歷史之滄桑。現今整區規劃為大南門城公園,保有全台最大的碑林與原台南放送局等古蹟。
大南門的建築風格
大南門在設計上的安全考量,以花崗岩及咾咕石砌成,材質堅硬,其外城的拱門並未和內城城門成一直線,獨特的甕城造型,使得內部空間自成一格,為台灣僅存擁有甕城,又稱外廓或月城,是由長方形的內城及半月形的外城組成,外城門額曰「大南門」內城門額題「寧南門」,採重簷歇山單脊燕尾宮殿式三層建築,城臺上設置二座炮。面向台江的地理位置,讓台南有『半月沉江』的地勢;大南門圍繞在內城外,也由於內、外兩城門並不在同一直線,曲折迂迴形成雙層禦敵功能,使進攻者關關難度,無法順利直入,守護著台南府城的安全。
大南門碑林簡介
大南門碑林位於台南市中西區聖前里南門路、大南門右方的大南門城公園內,是日據時代重整都市時由台南各處收集來的古石碑,大大小小、不同年代共61座,數量為全台之冠,又稱『大碑林』(「小碑林」則指赤崁樓)。大致上可分為六種碑文,分別是紀功碑、修建碑、建築圖碑、修建捐題碑、墓道碑以及示告碑,每一方碑記都有一則故事,蘊藏著沿革、紀事、頌德、捐題、示禁、圖碑等豐富史料,頗具歷史價值,是研究台南歷史的重要資料;一些值得一提的碑石像是「甘棠遺蔭」這片碑石,記載著清代有保障台灣科舉進士名額的作法,關係著當代台灣子弟的前途發展;還有「示禁碑」是為避免守城清兵假公濟私、滋事擾民;另外特別的是,大南門碑林中有『五妃墓道碑』、『弔五妃墓詩』和『弔五妃墓跋』等三道碑文,即為了頌揚明寧靖王五位妃子殉死的忠貞不渝事蹟。
![台南市/中西區/[大南門碑林][法華寺][神農街]](https://photo.network.com.tw/scenery/A845B5B0-8D9E-4938-A846-895B224687B2_c.jpg)
營業時間:
每日08:30~21:00。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聖前里南門路24巷。
[法華寺]
法華寺歷史典故
法華寺位於台南中西區竹溪北岸,為台南市四大名寺之一,原為明鄭遺老李茂春的故居,原名為「夢蝶園」,明永曆29年李茂春過世後改建為「準提庵」,祀奉準提菩薩。康熙年間,台灣知府在此建佛寺,將寺名改為法華寺,後經多次大規模擴建,並建鐘樓與鼓樓,募款而鑄的大鐘至今仍保存下來。後經多次天災及戰時轟炸,法華寺已毀大半,如今雖已不復當年盛況,但因其建築歷史意義深遠,遂將其列為三級古蹟保存。
法華寺特色
法華寺座北朝南,共五條軸線。著名的府城八景「法華夢蝶」就是此處。燕尾脊曲線優美;壁堵泥塑保持原樣,雖經過歲月摧殘,但建築主體美感卻不容破壞。寺內殿宇連棟,庭園相續,漫步其中,就能感受傳統迴廊設計曲折迴轉之趣。寺中另有許多彩繪大師潘麗水的作品,其中除了天王殿門神,寺外山牆上的「莊周夢蝶」、「達摩九年面壁」等作。
![台南市/中西區/[大南門碑林][法華寺][神農街]](https://photo.network.com.tw/scenery/E379022A-9647-419F-8409-11D8AC467B6C_c.jpg)
營業時間:
全天開放,但午後五點關山門。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法華街100號。
[神農街]
關於神農街
神農街原名北勢街,因街道位於清朝時期台灣府城五條商用港道(統稱五條港)中的南勢港(或名北勢港)北側而得名,到了今日便以街底主祀神農氏之藥王廟為名,改名神農街。
神農街─保存完善的台南老街
由於神農街所在地為五條港港區中央,更是主要據點,寬約4米的街道全長僅約百餘公尺,因改建不易使街道保留了不少清朝時期以及日治時代房舍之結構及外觀,足以見證五條港地區的歷史發展。
神農街─傳統藝術及創新文化的衝擊帶動觀光
在神農街上密佈古蹟、街廟以及傳統行業,如已定為市定古蹟的「金華府」、台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亦為全台藥王廟開基祖廟的「台南藥王廟」、擁有五十餘年歷史專門製作文、武轎以及佛椅、頂下桌、合桌等宗教工藝品的「永川大轎」,再加上海安路上的現代化藝術造景,使不少年輕人走進老街,也因成為電影「總舖師」取景地之一,讓劇中的復古風氣渲染之下,重新帶動老街的觀光。
![台南市/中西區/[大南門碑林][法華寺][神農街]](https://photo.network.com.tw/scenery/CDD8F72F-E28F-400B-9EF1-7ADC8A7017F7_c.jpg)
營業時間:
全日開放。
※部份民宅仍有居民居住,前往遊覽請盡量維持安靜及清潔。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神農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