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遠紡織生態工業園]
宏遠紡織生態工業園簡介
與其說這裡是個觀光工廠,「自然生態園」的稱號會更貼切。「宏遠紡織生態工業園」園區滿是一片綠油油的景色,走近觀察,還能看到許多兩棲類動物及昆蟲,這裡是大自然生態圈的小小縮影。宏遠紡織在2007年時積極規劃興建生態工業園,採用綠建築的方式,把老舊的工廠改造成舒服宜人的綠化環境。館外的植物並非來路不明,宏遠紡織集結合作的廠商及員工,著手栽種這些植物,大部分的植物都有明確的「身分證」,上面詳細記載著是出自哪家大廠之手。設置了「宏遠紡織生態工業園影像館」紀錄生態工業園裡植物們依季節改變的不同樣貌,影像館裡展示的生態照片,都是宏遠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期盼透過這些場景的展現和知識的傳遞,激起參訪者對大自然生態保育的共鳴。
宏遠紡織生態工業園館展介紹
宏遠紡織生態工業園提供了4種不同的參觀導覽行程:「幸福台灣輕體驗之旅─60分鐘」、「創新永續見學之旅─90分鐘」、「流汗生產體驗之旅─120分鐘」、「生態創新、環境教育學習之旅─150分鐘」,遊客可以依不同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行程。館內設施有「生態公園」、「永續創新大樓」、「噴氣織布廠」、「噴水織布廠」、「染整一場」、「成衣場」、「環保製磚廠」、「自然蔬果教育農莊」、「Eversmile展售中心」,詳細介紹了紡織業的專業知識和公司的歷史沿革,用透明公開化的方式,讓遊客能一窺紡織品的製作流程,商品區販售宏遠紡織的旗下產品。來到宏遠紡織生態工業園區,像走進大自然一般,除了知識的吸收,也能感受到大量芬多精的洗禮。
營業時間:
周一至周五:9:00~16:00。
※國定假日、停電建檢修日休館。
票價:
門票NT 50元。
地址:
台南市山上區明和里256號。
[赤崁樓]
赤崁樓簡介
赤崁樓位於台南市中區赤崁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崁樓,原為荷蘭人所建。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也把赤崁樓叫做紅毛樓,或稱番仔樓;目前赤崁樓列為國家一級古蹟,也是台南代表性的名勝,赤崁樓的文物與建築歷經荷蘭、明鄭及滿清時代,初建於西元1650年,其建材據說皆由荷蘭人自海外運來,稱為普羅民遮城,係荷蘭人在漢人起義抗荷的郭懷一事件後所興建的。在鄭成功攻佔台灣以後,曾經改普羅民遮城為『東都承天府』,並以赤崁樓做為全島最高的行政機構,隔台江與今安平古堡相對,十分具有歷史與文化的價值。
赤崁樓的歷史
自荷據時代、鄭氏治台時期,至清朝康熙年間,由於天災戰亂,赤崁樓除城垣外,皆傾頹殆;到了光緒5年中國式傳統亭台樓閣在原有基座上慢慢取代了原有的荷式城堡建築,大士殿、蓬壺書院、五子祠、海神廟、文昌閣都在此時出現,之後再經風災毀壞、日本人重新修建,赤崁樓改為陸軍衛戍醫院,到了1935年赤嵌樓被指定為重要史蹟;光復後,幾經整修,將原有的木造結構,改為鋼筋混泥土,將主要入口由西改為南向;後來,在民國54年、81年的重修,在舊址地基上修建文昌閣、海神關及蓬壼書院,加上台南市歷史博物館,遂成今日的規模。
赤崁樓的建築特色
今日的赤崁樓已完全看不出當年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的模樣,文昌閣與海神廟兩座紅瓦飛簷的中國傳統建築是赤崁樓的標記,海神廟位於南面,文昌閣位於北面,二者屋頂均是重簷歇山的表現,重簷之間實即為二樓部分,繞以綠釉花瓶欄杆;文昌閣前的石馬後方有一個門洞,就是當年普羅民遮城的大門;目前赤崁樓分三層,樓上以磚石砌成,有曲折的通道;樓上飛簷雕欄,赤崁城樓下有九隻大石龜各負丈餘的石碑,是乾隆親撰旌表平定林爽文之亂的御碑。此外還有別處遷來的斷足石馬、鄭公墓道碑等古物,頗為特別。
另外,赤崁樓還擁有廣闊的庭園,除了可供遊人散步以外,庭園中也擺設了多項歷史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字排開的御龜碑,馱著碑的其實並非龜,而是龍九個兒子之一,名為『贔屭』,傳說中善駄重物,因此常被用來做為碑的底座。
![台南市/山上區/[宏遠紡織生態工業園]/中西區/[赤崁樓][延平郡王祠]](https://photo.network.com.tw/scenery/64F103E3-0BB2-4E08-988A-29E9A5434C3C_c.jpg)
營業時間:
開放時間:AM08:30~PM05:30(周六延長至PM09:30)。
休息時間:清明、端午、中秋及春節初一至初三。
赤崁樓/洽詢電話 06-223-5665。
票價:
全票:50元,適用於一般民眾。
半票:25元,適用於學生、軍警消人員、65歲以上長者或公立機關志工。
八折票:40元,適用30人以上團體、於全國公教員工、私立學校教師及因公撫卹之遺族。
※ 以上優惠票請於購票時請出示相關證件。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赤崁里民族路212號。
[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開山祖師爺
延平郡王祠俗稱鄭成功廟或開山聖王廟,位於台南市開山路,主祀台灣開山始祖鄭成功,配祀鄭氏及所屬各部將,為台灣的重要古蹟。立廟於西元1662年後,初期因政治緣故,而稱「開山王廟」。西元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沈葆楨來台駐防整頓,深入民間、知曉民意而上書朝廷,並奏請改正鄭成功是「明室遺臣」進而為鄭氏立祠擴建,並改為「明延平郡王祠」。佔地廣闊,庭園修築極美,整體風格莊嚴典雅,是台灣少見的福州式廟宇建築。日據時期,因鄭成功與日本有血緣關係,日方逐增建修築日式風格的建物,如鳥居與草皮上的石燈籠,祠名再改成「開山神社」。民國52年政府為表彰明鄭開台精神,再度竣工修整,雖整體格局大致不變,重建時則由福州式改為中國北方宮殿式,祠名並改回「明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思古幽情
鳥居石坊上刻著『忠肝義膽』、三川門牌寫著『前無古人』,格局分為照壁、供奉鄭成功的正殿、崇祀太妃與寧靜王的後殿,以及東西廡。正殿右方為小橋流水的庭園造景,遍植細長的金絲竹、盎然翠綠的南洋櫻;厚重的琉璃綠瓦,襯著低矮的紅色牆身,配合公園的池榭垂柳,濃濃的中國風,思古幽情任人油然而生。
祠中保存為數眾多的楹聯,包括沈葆楨手書,可說是珍貴歷史文物豐富;祠堂右邊的台南市「民族文物館」,1樓主要陳列展示先民生活相關的史前文物,2樓館藏豐富台南歷史文物,包括鄭成功、沈葆楨的畫像與墨蹟,也有展示當年先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以介紹當時生活起居狀況。
![台南市/山上區/[宏遠紡織生態工業園]/中西區/[赤崁樓][延平郡王祠]](https://photo.network.com.tw/scenery/E804AB34-3F48-43F2-9FB2-6DBCFDC8AFAF_c.jpg)
營業時間:
AM8:00~PM5:30。
延平郡王祠/洽詢電話 06-213-5518。
票價:
免收門票。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1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