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興教育農園]
台灣早期以農產立足,但如今一般民眾以及青少年對於台灣農產與生態的常識所知甚少。雲林縣有鑑於此,便在華山、廣興、三條崙三個地點,設立山區、平原、濱海三個教育農園,以求均衡與充實學生所學習的各種社會生活。
廣興教育農園成立於民國86年12月,其營造的早期農村生活環境,有蝴蝶館、螢火蟲與昆蟲生態園、溫室特殊植物栽培、自然生態觀察區與水生植物觀察區等,並成立地方農業文化館,來介紹本地稻米、蔬菜、花卉等產業文化,及設計出一個具有生產、生態、生活「三生合一」的文化生活園區,給外地民眾以及青少年學生有一體驗農事生活的耕耘區域範圍,希望以此發揮教育農園的功能,讓全國民眾都有機會體驗、學習農產文化與生活。
![雲林縣/西螺鎮/[廣興教育農園][丸莊醬油博物館][西螺振文書院]](http://photo.network.com.tw/scenery/9AE3DE01-8EEF-4DA1-9913-67D9DFCE7CE3_c.jpg)
![雲林縣/西螺鎮/[廣興教育農園][丸莊醬油博物館][西螺振文書院]](http://photo.network.com.tw/scenery/8E2ED534-E2EF-4C28-8C31-8860CDC70E0A_c.jpg)
(05) 586-3094、(05) 586-2948。
地址:
雲林縣西螺鎮廣興里59號。
[丸莊醬油博物館]
西螺因地理位置的關係,擁有得天獨厚的清新空氣和甘甜水質,發跡於此的「丸莊醬油」距今已有百年的歷史。最初只是扛著多次實驗研發的自釀蔭油到處叫賣,遠遠就能夠聽到想要購買蔭油的顧客。用心堅持及口碑相傳的好味道,經過百年的歷練,在西螺一帶上小有名氣,也因為老闆堅持用手工釀造法來製作,以保存它的特殊風味,丸莊販售的蔭油產品皆散發著一股濃郁的豆香。為了傳承古老的醬油文化及發揚台灣傳統釀製技術,丸莊醬油將已停用的工廠結合觀光成立了全台灣第一座以醬油為主題的觀光工廠,希望藉由觀光導覽讓民眾能更了解黑豆蔭油的釀製過程。
丸莊醬油博物館館展介紹
「丸莊醬油博物館」座落於西螺老街上,門口吊著大大的醬油模型,很難讓人不注意到。一進門為丸莊醬油的販賣店鋪,販售各種丸莊釀造的蔭油產品,也展示傳統放置柴米油鹽的器具。往店鋪深處走,能看到博物館的入口,博物館內設有簡報室,介紹丸莊醬油的過去與未來,擺設傳統釀製的器具,如:和人一般高的釀製木桶、用竹編製而成的黑豆製麴器具、老舊的醬油封罐器等等,竹編裡頭擺放著真正豆麴讓遊客觀賞,牆上則詳細解說黑豆蔭油及黃豆蔭油的製造方法。來到醬油博物館的二樓,可以看見以前丸莊醬油研發產品的實驗室和生活空間,有許多傳統家具展示,讓大朋友在參觀的過程中,能回憶起童年的美好時光。設有DIY壺底蔭鼓體驗,使遊客能親手做做看,完成蔭油的釀製,成品還能帶回家享用。下次來西螺逛老街,除了吃吃喝喝,別忘了來到丸莊博物館一窺傳承百年的好味道。
營業時間:
周一至周日:9:00~17:30。
票價:
免費參觀。
DIY教學費用:NT 200元/人。
地址:
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25號。
[西螺振文書院]
翻開西螺史,沒想到西螺竟然還有一處可供人們讀書充電修習的古老書院。在清朝時期,雲林地區還有其他四所著名的書院,分別為:龍門書院、奎文書院、修文書院,以及振文書院。其中又以西螺早期的文風最興盛,擁有修文及振文兩書院所出的多位秀才、舉人、進士等,而這些成果也都應該歸功於這些老書院。
振文書院是過去雲林縣四個書院當中,唯一倖存的,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而且保存完整,造型傳統,格局典雅,環境又清幽,實在是一處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的好地方。民國74年,被內政部核定為國家三級古蹟,是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在做了多次的維修與重建之後,書院又再度煥然一新,如今開放給遊客參觀欣賞,並歡迎各方文人雅士在此聚會,希望能將這珍貴的古蹟好好保存下去。
![雲林縣/西螺鎮/[廣興教育農園][丸莊醬油博物館][西螺振文書院]](http://photo.network.com.tw/scenery/588EBE56-2658-4533-AEF1-7797500138C0_c.jpg)
營業時間:
西螺振文書院/洽詢電話 05-5862765。
地址:
雲林縣西螺鎮廣福里興農西路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