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簡介
北港朝天宮位於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舊稱「天妃廟」或「天后宮」,是當初為了紀念分靈自湄洲祖廟「朝天閣」,才改名為朝天宮;北港朝天宮源自於西元1694年(清朝康熙33年),媽祖神像從福建移駕至台灣,當時只有興建一座小祠堂,歷經1730年(雍正8年)、1773年(乾隆39年)和1837年(道光17年)的增建,至清朝咸豐初年又再度擴建成為四進和東西二室的建築,雖然曾在1905年遭受大地震的摧殘,但重建後的北港朝天宮更是帶有中國傳統藝術之美,成為許多信徒朝聖的所在。
在1982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制定之初,北港朝天宮即依台灣古蹟之區分,受列為省屬二級古蹟,後來於1994年第二次修訂文化資產保存法之後,因應精省政策而升格為國定古蹟。
北港朝天宮-建築特色
北港朝天宮正殿奉祀媽祖,觀音殿主祀觀音菩薩、從祀十八羅漢,三官殿主奉三官大帝,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聖父母殿則奉祀媽祖之父母和其兄姊,註生娘娘殿主祀註生娘娘,雙公殿奉祀土地公和境主公,開山堂則奉祀歷代住持牌位。
北港朝天宮的建築具有相當大的中國傳統特色,四落八殿、一埕七院的規模十分寬廣,四落分別為三川殿、正殿、觀音殿和聖父母殿;八殿則為三川殿、正殿、觀音殿、三官殿、文昌殿、聖父母殿、註生娘娘和土地公;一埕則是位於三川殿和龍虎門前的廟埕,還有正殿前天井、凌虛閣前天井、聚奎閣前天井、觀音殿前天井、三官殿前天井、文昌殿殿前天井和聖父母殿前天井等七院所構成。
北港朝天宮-民俗活動
北港朝天宮每幾年就到湄洲謁袓進香,約在農曆3月19、20日會從湄洲進香回港繞境祈安的習俗,北港鎮民大宴賓客、鳴放鞭炮的盛大場面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更早從農曆春節起的廟會、藝閣、陣頭、花燈表演等等,都是不容忽視的傳統活動,北港朝天宮可說是集台灣傳統技藝於一身的重要據點,難怪每年由北港朝天宮精心籌辦的元宵大型花燈展,總是特別吸引來自全台各地的民眾參觀。
![雲林縣/北港鎮/[北港朝天宮][北港鎮觀光大橋][北港戲院]](http://photo.network.com.tw/scenery/55051070-9911-4726-AF31-0F153949F580_c.jpg)
營業時間:
北港朝天宮/洽詢電話 05-7832055。
地址:
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
[北港鎮觀光大橋]
未來雲林縣除了西螺大橋之外,即將在北港鎮內興建一座橫跨雲林、嘉義兩縣串連北港溪兩岸的北港觀光大橋,橋身將會與雲林縣北港鎮朝天宮和嘉義縣新港鄉的水仙宮連接在一起,成為兩座廟宇朝聖據點之間的觀光大橋。大橋主體採尼爾森式鋼拱橋型式,共三個橋環,整體橋身則採龍型鋼拱,強調橋拱之龍的造型,南北總長度約為四百五十公尺,寬度約六公尺,色彩則以紅色、金色為主系列。
橋內除了設置景觀照明,還將配合當地文化活動與周圍造景等意象來設計,藉由夜間照明與燈光投射,使兩岸的景觀與朝天宮在白晝與夜間呈現完全不同的風貌。且大橋周遭也將設置觀天台、觀景台、自行車道、沿岸步道,以及生態與運動公園的附設建築,吸引更多來自全台各地的遊客前往,使雲林縣北港鎮更具濃厚的觀光風味。
![雲林縣/北港鎮/[北港朝天宮][北港鎮觀光大橋][北港戲院]](http://photo.network.com.tw/scenery/76A14E5B-0E79-43BF-9854-DB1CA5F370A3_c.jpg)
地址:
雲林縣北港鎮。
[北港戲院]
位於北港鎮義民路,現在已經不再以戲院營業的舊北港戲院,是日據時代昭和年間的建築物,更是台灣非常具歷史意義的建築傑作。其正面以階梯形成配合半圓面設計,表面採用當時流行的土紅色面磚,並以豐富的洗石子帶出曲折有致的線條,整體設計古樸又大方。
![雲林縣/北港鎮/[北港朝天宮][北港鎮觀光大橋][北港戲院]](http://photo.network.com.tw/scenery/31216001-37BA-4DFB-A857-85E6E9F3AF3F_c.jpg)
地址:
雲林縣北港鎮義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