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城是位置高知縣高知市(舊土佐國土佐郡高知)的一座日本城堡。是平山形的城堡,日本國家指定遺跡之一。戰國時代稱為大高坂山城。

一.地理位置
高知城位於高知縣高知市(舊土佐國土佐郡高知)。地址:高知縣高知市丸之内1-2-1

二.歷史背景
高知城位於高知縣高知市(舊土佐國土佐郡高知),其4層5樓的天守閣是日本僅存12座的現存天守之一,極為珍貴。城郭的形式是梯郭式平山城(城郭構造的一種)。高知城位於高知平原的中央,巧妙的利用鏡川與江口田川作為外圍的護城河。現存的城堡是日本江戶時期初期,由土佐籓第1代籓主山內一豐著手動工,第2代籓主山內忠義完成,共花費10餘年才完工。高知城所幸逃過日本明治6年(1873 年)日本政府發布的廢城令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空襲,現在留存的天守閣、御殿、追手門等15棟建築,皆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擁有天守閣的本丸是日本全國唯一由天守閣和御殿等建築組合而成,非常珍貴。現在高知城作為高知公園開放,本丸御殿及天守閣共稱為懷德館,是歷史資料館。重要文化遺產,國家史跡,日本百名城。
在日本南北朝時期,南朝派的豪族大高坂松王丸在此(大高坂山)築城而稱大高坂山城為高知城的起源。但日本興國2年(1341年)在大高坂松王丸與都是北朝派的細川禪定及佐伯經定的戰役中失利,大高坂山城遭受廢城。之後長宗我部元親於日本天正15年(1587年)在此築城,但是僅僅3年後因為此地容易遭水患因而放棄大高坂山城,在離桂濱不遠的浦戶另築浦戶城。
日本慶長6年(1601年)因為關原戰役時長宗我部元親之子長宗我部盛親加入西軍而遭受處分,代替長宗我部氏,山内一豐封賞土佐國24萬2千石而入主浦戶城。但日本慶長6年(1601年)8月山内一豐嫌城堡狹小,於大高坂山另築新的城堡。山内一豐於新城堡的本丸及二之丸完成後入居,同時由真如寺的僧侶在川改名為河中山城。日本慶長15年(1610年)因為河中山城陸續遭到洪水災難,第2代籓主山内忠義忌諱河中這個名稱,由竹林寺之僧侶空鏡改名為高智山城,之後簡稱為高知城,隨著城市也被稱為高知。日本享保12年(1727年)因為高知城附近城鎮的大火延燒至高知城,使得追手門以外的建築幾乎全部燒毀。日本寶暦3年(1753年)重建後的高知城享有美稱「南海道屬一屬二的名城」,現在所看到的就是重建後保留至今的城堡。山内一族16代、260餘年統治土佐直到日本明治時期,於日本明治4年(1871年)由舊籓主把高知城贈送給高知縣後,編制為高知公園。


三.交通
1.大眾運輸
由土佐電氣鐵道「高知城前」徒歩約10分鍾即可抵達。

高知車站

JR高知站 前乘電車在"高知城前"站下車
2.自行開車
在高知自動車道「高知交流道」下高速公路,4公里約15分鍾即可抵達。


四.高知城介紹
1.門票資訊:
高知城-自由參觀

本丸御殿正殿(懐徳館) -【全票】400日圓(團體320日圓)
高知城的中心—天守閣。天守閣有幾層,有人說是4層5樓,也有人說是3層6樓。天守閣在重建時忠実的模仿了山内一豐的舊領掛川城天守閣的原先設計。
本丸是高知城的特徴,也是值得欣賞的景點之一。進入本丸,左手邊是本丸御殿,右手則是西多聞、黒鐵門、納戶藏等建築,本丸内所有建築都是重要文化遺產。御殿共有14個房間,其中比一般房間還要高一點的房間稱為上段之間,是籓主會客的房間,設有可以隱藏士兵的隱藏室。懐徳館這名稱是明治維新之後由高知縣接管後所得。至今能保留有城郭御殿的城堡極為稀少,在日本除了高知城僅剩二條城、彦根城、掛川城、川越城等,非常珍貴。

高知縣立文學館-【全票】350日圓(團體280日圓)
文學館内介紹由紀貫之的「土佐日記」等現代文學以及跟高知縣有緣份大約40名文學者,有時間的旅客可以順道拜訪。

2.營業時間: 09:00~17:00
3.休館時間:
高知城-12月26日~12月31日
高知縣立文學館-12月27日~1月1日
4.相關介紹
追手門
高知城的正門—追手門。日本慶長年間建設,於日本寛文3年(1663年)倒塌後隔年重建。在日本,天守閣和追手門能共同保存至今的城堡很罕見,唯有高知城、弘前城及丸龜城3座。在這3座城堡之中唯有高知城能由正門前遙望天守閣,成了著名照相地點。

板垣退介銅像
通過追手門,在左手邊可以看到板垣退介的銅像。板垣退介是著名自由民權運動的領導者,日本明治時期的政治家。年輕時是土佐籓倒幕派的先鋒,日本慶應元年(1865年)3月於京都,和薩摩籓士小松帯刀、西鄉隆盛等共組薩土秘密倒幕同盟。板垣退介在戊辰戰役時擔任土佐籓大隊長,也任職東山道先鋒總督府参謀,在攻略會津城時是指揮官。明治維新之後雖上任新政府的参議,卻因征韓論下台,返回高知,創立立志社,展開自由民權運動,成為自由民權運動的領導者。日本明治14年(1881年)當上自由党總裁,在任期間實行發布憲法與設置國會等對於日本現代化的功績不小。日本明治15年(1882年)4月6日,在岐阜縣演講時遭刺客刺殺,死時留下名言「板垣雖死但自由不死」。


山内一豐公像
山内一豐是岩倉城家老但馬守盛豐的3兒子,日本天文14年(1545年)7月於愛知縣岩倉出生。山内一豐自日本永禄10年(1567年)左右侍奉織田信長,日本元龜元年(1570年)迎娶妻子千代。之後侍奉豐臣秀吉,日本天正12年(1584年)於近江的長濱領俸祿5萬石,6年後的日本天正18年(1590年)晉升遠江的掛川6萬石城主。豐臣秀吉死後改奉徳川家康,於日本慶長5年(1600年)關原戰役立下戰功因而成為土佐國22萬石的領主,開始建築高知城。

山内一豐妻子像
由板垣退介銅像繼續往天守閣方向走,路上可以看見「山内一豐妻子像」。山内一豐的妻子名為山内松或是山内千代,以幫夫的賢妻聞名。
山内一豐在任職於織田信長時雖在馬市識良馬但是沒錢購買。此時,山内千代取出嫁妝黄金10枚讓山内一豐採購。不久,織田信長在召集馬匹時見到此匹良馬,使得山内一豐得到步上成功道路的機會。此銅像是取於這段故事。

高知城之美





周邊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