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馬來語:Republik Singapura、坦米爾文: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Cingkappūr Kudiyarasu),通稱新加坡,也可被稱為星洲或星(新)國,別稱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城邦。也是全世界最小的二十個國家之一。該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隔,並以長堤相連於新馬兩岸之間。新加坡的國土除了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
1819年,任職於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史丹福·萊佛士與柔佛蘇丹簽訂條約,獲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經萊佛士的努力,逐漸發展成繁榮的轉口港。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戰略據點。1942年至1945年間,新加坡曾被日本佔領三年半之久,其後回歸英國管理。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建國。
自1965年獨立後,新加坡在40餘年內迅速轉變成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的移民國家,也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在國內居住的居民有42%不是新加坡公民,是全球第六高的比率,服務業有50%是外國勞工。新加坡同時也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根據2011年7月美國Dow Jones世界金融中心指數排行,是繼紐約、倫敦 、東京和香港之後,位於全球第五名。整個城市在綠化和乾淨方面效果顯著,故有花園城市的美稱。但在新聞自由方面,新加坡在記者無國界(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發布的最新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加坡排名第149位。

一.地理位置
新加坡地理位置於東南亞的交通要衝,有「東方直布羅陀」的封號。北邊隔著柔佛海峽(Johor Strait),與馬來西亞緊鄰,西邊與麻六甲海峽相隔,與印尼的蘇門達臘相對。由於扼控海峽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二.歷史背景
新加坡在3世紀已有馬來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記載「拘利正東行,極犄頭海邊有居人,名蒲羅中國」。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 之對音,指半島南端的島國。蒲羅中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名稱。比淡馬錫早一千多年。
14世紀,明朝把新加坡稱作「淡馬錫」(爪哇語:Temasek)。
1819年1月29日,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僱員史丹福·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並開始管轄該地區。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最初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1867年,新加坡升格為海峽殖民地,和檳城、馬六甲並列一個轄區,受英國直接統治。
1942年2月15日(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佔領新加坡,並將之更名為「昭南島」,行政上稱作「昭南特別市」,其中「昭南」一詞取自「昭和年間所得之南地」一文,同時也有「南方之光」和「昭和天皇在南洋之領土」的意思。1945年9月12日,大日本帝國宣布無條件投降,英國重新管轄新加坡,並恢復其名為「Singapore」。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1963年,新加坡連同當時的馬來亞聯合邦、砂拉越以及北婆羅洲(現沙巴)共組成立馬來西亞聯邦,從而完全脫離英國統治。
在馬來西亞期間,李光耀由於和當時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在種族權利分配上意見不合, 李光耀主張以「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的民族平等方式來取代「土著優先」的保護土著政策。人民行動黨與巫統的政治較量更在1964年7月及9月兩次引發新加坡種族騷亂。最後,首相東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勢惡化為由,在1965年8月7日要求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於是,8月9日,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憲,解除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關係,使其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

三.人口與宗教
1.人口
新加坡是世界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國家,僅次於摩納哥。
根據新加坡政府2011年統計數據,目前新加坡常住人口已達518萬人,其中325萬人(63%)屬於本國公民,其他則屬永久居民或外籍勞工,有23%本國公民在新加坡以外地區出生,永久居民約有50萬人。
新加坡人口年齡中位數為37歲,每戶平均人口為3.5人,由於土地不足,約五分之四的新加坡人居住於一般稱為組屋的公共房屋(政府部份資助購買的廉價質房屋)。至2010年,已有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於4房或以上的組屋或私有住宅,住宅自給率則達87.2%。行動電話普及率則高達每千人擁有1,400支行動電話,約十分之一的居民擁有汽車。
新加坡總和生育率於2012年估計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為0.78名嬰兒,小於人口置換的2.1;為了解決此項問題,新加坡政府在過去數十年鼓勵外國人民移居新加坡,而大量移民也使新加坡人口並未減少。新加坡為世界上失業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過去十年間失業率未曾超過4%,失業率於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達到高峰,失業率為3%,至2011年降回1.9%。
於2009年時,約四成的居民為外國移民,為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雖然外國移民對於國家經濟相當重要,但政府考慮限制外國勞動力,外國勞動力組成了80%的營造業及50%的服務業勞動力。
於2009年,在本地居民(本國公民及永久居民的總稱)中,華人佔74.2%,馬來人佔13.4%,印度裔(以坦米爾人居多)佔9.2%,而歐亞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包括峇峇娘惹)則佔3.2%。
因此,新加坡不僅是除香港旺角、澳門和摩納哥之外,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也是世界上除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以外,以華人為多數族群的地區。新加坡華人大部分源自中國福建、廣東和海南等地,其中大部分是閩南人(俗謂福建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客家人和海南人等。由於閩南人佔華人人口的半數,在官方引進華語(標準漢語)以前,閩南語一直是各祖籍之華人內部的共通語言,甚至普及於馬來人與坦米爾人。

2.宗教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社會,也因此彙集了世界上多種宗教,佛教為新加坡第一大宗教,其他宗教依人口多寡分別為基督教、無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儒教、道教和印度教。從2000年至2010年間,基督教、無宗教信仰及道教比例分別增長了3%,佛教比例略微下降,其他信仰則仍保持穩定。各宗教信仰情況大致如下:佛教佔總人口的33.3%,信徒多為華人;基督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及其他教派)佔總人口的18.3%,10歲以上的信徒36.4萬人(佔14.6%),有266座教堂。新加坡最早的教堂是禧街(Hill Street)的亞美尼亞教堂(Armenian Church)和聖安德烈路的聖安德烈教堂;伊斯蘭教總人口的佔14.7%,具有馬來或巴基斯坦血統的民眾基本為穆斯林,另外也有一部分印度血統的穆斯林,全國現共有穆斯林約34.8萬人,並建有清真寺約80座,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花蒂瑪清真寺和蘇丹清真寺;道教佔總人口的10.9%,信徒基本上為華人;印度教佔總人口5.1%,教徒超過8萬人,基本上是印度族裔,寺廟約共22座。
據統計,將近86%的新加坡人有宗教信仰。相對以上主要宗教而言,其他宗教人數較少,合計只有1.1萬餘人。錫克教是19世紀從印度傳入的,在新加坡有7間錫克廟,如奎因街的錫克廟等,教徒主要是錫克族警察、保安員。猶太教在新加坡有兩個會堂。拜火教在新加坡則沒有廟宇。
新加坡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但對少數宗系(如耶和華見證人)仍有所禁制。該教教徒曾因反對兵役獲罪,按新加坡法律規定公民必須服兵役,拒絕服役仍屬違法。



四.經濟
於1965年獨立以前,新加坡為英國海峽殖民地首都,也是當時英國於東亞主要的海軍基地,新加坡海軍基地擁有當時世界最大的乾船塢,而有「東方直布羅陀」之稱。隨著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帶動全球貿易迅速成長,新加坡成為世界主要貿易據點,新加坡港也成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於獨立前的1965年,新加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11美元,居東亞國家第三位;獨立後,外商直接投資及吳慶瑞和阿爾伯特·魏森梅斯(Albert Winsemius)的國家主導經濟政策刺激了經濟成長。
如果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計算的話,新加坡在全球最富有國家內名列第四。1965年後,新加坡經濟迅速成長,使之逐漸發展成為新興的已開發國家,並因此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重工業方面,主要包括了區內最大的煉油中心、化工、造船、電子和機械等,擁有著名的裕廊工業區。國際貿易和金融業在機場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此外,新加坡也是亞洲的區域教育樞紐,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中國和馬來西亞等地的留學生前來升學,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和吸納許多人才。旅遊業也在總體經濟結構中占重要比例,遊客主要來自日本、中國、歐美地區和東南亞其他國家。
早期的新加坡是個眾多跨國公司在東南亞投資的首選地,得益於新加坡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以及較低的成本。但是隨著人力成本的提高,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工商發展,新加坡的這些優勢逐漸喪失,許多工業、製造業紛紛外遷。然而受限於自身環境,易受全球經濟蕭條影響,尤其2003年肇於SARS因素,新加坡當年GDP負增長率達2.2%,迫使政府開始考慮其他的發展政策。新加坡政府長期鼓勵私人創業以及依靠中國及印度的崛起調整經濟結構,鼓勵企業到新興工業國家拓展投資,但還未見成效。
新加坡的旅遊業十分發達,每年來訪本地的外國遊客逾900萬人次,其中中國遊客人數增長最顯著,主要是由於政府減少了中國的公民簽證程序、以及延長逗留的時間所致。為進一步鼓勵旅遊業的發展,新加坡也非常重視廉價航空的發展趨勢;除了建立兩家私營的廉價航空公司外,也鼓勵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澳洲等國的廉價航空公司將新加坡列為目的地之一,也表示願意降低樟宜國際機場的費用。
成立於1974年的淡馬錫控股是新加坡政府所全資擁有的幾家公司中知名度最高的,卻始終保持神秘,自成立起到2004年9月期間從未公布過財務報表。作為豁免私人企業,淡馬錫控股不必像上市公司一樣公開每年的財務報表,因此一直以來對該公司的傳聞都不斷。該公司掌控了包括新加坡電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銀行、新加坡地鐵、新加坡港口、海皇航運、新加坡電力、吉寶集團和萊佛士飯店等幾乎所有新加坡最重要、營業額最大的企業,此外,該公司也參股新加坡兩家媒體——新加坡報業控股和新傳媒,因此可能間接進行言論管制。曾有國外媒體估算,淡馬錫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價佔到整個新加坡股票市場的47%,可以說是幾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經濟命脈。也因如此,新加坡的經濟模式被稱作是「國家資本主義」,即通過國家控制的私人企業來進行投資,主導以私營企業為主的資本市場。
淡馬錫控股除了投資新加坡本地市場外,也把亞洲市場和已開發國家市場視為投資終點,目前大約一半的資產是在新加坡以外地區。其中主要的投資包括馬來西亞電信、印度的ICICI銀行、澳洲第二大電信公司Optus。近年來該公司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對中國的首家私營銀行民生銀行表現出興趣。2010年11月1日淡馬錫控股宣佈注資4億美元,入股巴西石油與天然氣服務公司(Odebrecht Oil and Gas,簡稱OOG),將持有該公司14.3%的股權。Odebrecht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建築工程公司,旗下石油與天然氣服務公司自1950年代起即持續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維持夥伴關係。

五.交通
新加坡交通發達便利,交通產業佔到全國GDP總產值的10%左右。截至2010年,新加坡的貨櫃港口吞吐量年噸位為標準箱2843萬個,領先於香港,僅次於上海,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新加坡共和國擁有5個機場,其中樟宜機場及實里達機場是國際民航機場;另外的巴耶利峇機場、三巴旺機場及登加機場3個則用于軍事用途。
新加坡的樟宜機場也是東南亞乃至全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也是澳新至歐洲的袋鼠航線的最重要的一個中途站。作為亞洲最繁忙的5個機場之一,樟宜機場的年旅客數已經突破3000萬人次。樟宜機場雖然已經有超過20年的歷史,卻依然被評為全世界最舒適的機場之一,目前擁有4個航廈和兩條跑道,樟宜機場的年過境旅客人數將達到6670萬人次。
此外,新加坡北部的實里達機場目前擁有一條長達1620米的跑道,專門連接鄰近國家的旅遊景點的定期航班、團體包機或接待私人飛機,在2005年,有關當局計劃擴展跑道到2000米,以接待波音737級數的客機,它是新加坡第一個國際民用機場。
巴耶利峇空軍基地,擁有一條長達3760米的跑道,允許外國空軍到訪時使用。據了解,美國空軍經常在此空軍基地停留。新加坡另外還有三巴旺空軍基地及登加空軍基地。
新加坡本島的公路完善,擁有10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島。此外公共運輸同樣發達,以地鐵、公共汽車與計程車為主。目前開通了4條地鐵線路,另有一條正在建造中;公共汽車路線上百條,由兩家客運公司經營,分別為新捷運及SMRT地鐵有限公司。
丹戎巴葛火車總站是馬來亞鐵路網的最南端,由馬來亞鐵道公司特許經營,每日有班車往返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各城市。2011年7月1日起,新加坡的兀蘭火車關卡成為馬來亞鐵道公司路網的最南端。
私家車普及率在新加坡並不高,主要是由於政府的諸多限制措施。私人購車必須首先競標取得數量有限的擁車證,一張擁車證的價格就已經相當於一輛普通進口轎車的價格,而且擁車證的有效期只有十年。此外,新加坡也是全球第一個採用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的國家,在進入市中心的道路上架設自動電子收費系統,在高峰時段進入市中心的車輛將自動付費。由於購買私家車的成本太高,再加上完善、方便的公共運輸網路,使得大多數新加坡人選擇不購買汽車,這也有效地解決了其他都市普遍存在的交通堵塞問題。

雙層巴士

計程車

捷運

樟宜機場第三航廈

樟宜機場
六.觀光旅遊
基本上靠新加坡的MPT(捷運系統)就可以去不少地方,而且若需要的話,在機場可取得觀光指南,並可以參加半日的免費市區觀光,只要給小費NT$100
在購買捷運票時,會要求多投新幣1 元押金,到逹目的地出口時要記得退
熱門的地點
1.聖淘沙Sentosa
搭MRT到東北線(NE1)HarbourFront 轉搭攬車(Cable Car)直達聖淘沙山頂, 回程可搭Bus 回HarbourFront 捷運站

2.魚尾獅公園Merlion Park(白天和晚上各有特色)
可以看到"榴槤殼"歌劇院美景



3.浮爾頓酒店The Fullerton Hotel(郵政總局的前身, 70多年歷史)
西元2000年重建

4.一號浮爾頓One Fullerton
從浮爾頓酒店地下一樓走廊通道,可通往一號浮爾頓
緊臨河畔露天咖啡座


5.駁船碼頭Boat Quay


6.萊佛士及萊佛士登陸遺址Raffles City



7.小印度Little India(同捷運站名)
全鎮為印度式建築物,很有特色,附近可以逛逛小印度拱廊及竹脚市場


小印度地鐵站

8.烏節路Orchard Road
百貨公司林立的徒步區, 比台北忠孝東路鬧區還高級
有3個地鐵站:1.Orchard(精華地帶) 2 Somerset 3 Dhoby Ghaut





9.牛車水China Town/遠東廣場Far East Square建築物有(中國巴洛士)之說



10.芽龍區Geylang


11.加東區Katong的Chilli Padi辣椒香娘惹餐廳 捷運站: Eunos


七.美麗剪影



比駁船碼頭還要久遠的羅拔申碼頭




新元


濱海藝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