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公紀念堂]





蔣公紀念堂簡介
蔣公紀念堂原為日本的公會堂,位於桃園中正公園內,桃園中正公園原名崁津公園,建於西元1909年日據時代,為日治時期的台灣十二勝之一。設置有神社、公會堂及相撲場,光復後神社變成「超然亭」,相撲場成蓮花池,公會堂改成蔣公行館,近年改為蔣公紀念堂,建築本體仍保有當時的規模,目前陳列蔣公生平事蹟,開放供民眾參觀。
地址:
桃園縣大溪鎮普濟路21-3號。
景觀特色:
紀念堂內的大溪藝文之家後方設有咖啡座,可一覽大溪秀麗風光。
[大溪中正公園]





桃園中正公園由來
桃園中正公園位於大溪鎮西側處,大溪老街附近,是一個充滿歷史風味的老公園。原名崁津公園,建於西元1909年日據時代,為日治時期的台灣十二勝之一。設置有神社、公會堂及相撲場,光復後神社變成「超然亭」,相撲場成蓮花池,公會堂改成蔣公行館。桃園中正公園以居高臨下之勢,擁有極佳的視野,蓮花池、涼亭等景致,加上參天古木及茂盛花草,大溪自然天成的風光盡在眼前。
大溪神社舊址
大溪中正公園內存有日據時日本人所建大溪神社舊址,雖經歲月流逝已無完整建築體,但還是保留有部分遺跡,樹下不少石桌石椅都是當時所設置,上頭還留有當年石頭放置記錄年代。「復興亭」則是日據時代「忠魂碑」的遺址,基石仍在,上頭已改為中國式涼亭,入口兩側的石獅保留了下來,而主體建築大溪神社已改為樓高三層的「超然亭」,從此置高點即可俯瞰大漢溪美景。
中正公園重新包裝
大溪鎮公所計畫重新打造中正公園,並將此地定位為歷史遺跡,積極整修維護,為重現當年日式情景,於超然亭前修築一段仿日參拜道,道路兩側則設五座石燈籠,展現濃厚的日本風情。
地址:
桃園縣大溪鎮普濟路。
景觀特色:
充滿歷史風味的老公園。園內古木參天,綠意盎然,居高覽下,大溪天成的自然風光盡在眼前。
[大溪老街(和平老街)]





大溪的歷史
桃園縣大溪鎮在日據時期稱為『大科坎』,意即大台地的意思,位於大漢溪溪畔台地上,曾是台灣重要的內陸港口,明清時期從可以從淡水、大稻埕、艋舺來的運輸船可以抵達大溪,『崁津歸帆』也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大溪美景。咸豐年間,當時大溪的繁榮如日中天,到了大正14年,桃園大圳完工,大漢溪的河運斷絕,大溪的黃金歲月也隨之結束,如今,我們雖然看不到舊日的繁華勝景,但從大溪老街斑斑的建築美景細賞,彷彿又回到從前。
大溪老街簡介
大溪因位處北橫公路起點及鄰近石門水庫,成為交通轉運站,近來觀光業的發達,大溪老街的重整,使得舊日歷史的美貌嫣然再現。大溪老街主要範圍涵蓋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三條歷史街屋,是由店面形成的商街,建築型式和臺灣早期的傳統商家店街並無二致,都是面寬窄、縱深長的深長形連棟店面住宅的街屋型式;大溪老街至日據時代的1919年左右,因日本總督府執行等同現代都市計劃,將和平路、中山路等街道依規劃好的建築線拆除部份建築,那時大溪老街平常住家主要以紅磚牌樓立面搭配紅磚屋,商家則以石材精雕歐洲風格的拱門樑柱和繁複華麗的浮雕圖案,呈現出以巴洛克風情為主的立面牌樓;但是大溪老街牌樓的立面雖為巴洛克風情,造型卻採用大量弧線,牌樓中央最高的突點-『山牆』,有山尖形、半圓形、圓弧形等變化,頂端的『收頭』則有動物、植物、幾何圖形各種樣式,十分特別,難能可貴的是,儘管河運沒落,繁華變遷,這三條老街卻能保留原貌,並結合大溪其他文化與歷史的魅力,讓大溪鎮重回過去的風華。
地址:
桃園縣大溪鎮和平路、中山路。
景觀特色:
由店面形成的商街,建築型式和臺灣早期的傳統商家店街都是面寬窄、縱深長的深長形連棟店面住宅街屋。
餐飲特色:
現滷豆干、芋頭粿、手工肉圓、芋簽包、鹹/甜碗粿、花生糖、百年油飯等。
營業(開放)時間:
大溪鎮公所/洽詢電話 03-3882201。
[李騰芳古厝]





李騰芳古厝
李騰芳古厝位於桃園縣大溪鎮月眉里,月眉李家的先祖約於清雍正年間到臺灣,輾轉遷入大溪月眉。大溪,最早的地名為「大姑陷」(TAKOHAM),平埔族人對「陷」字不吉祥,故又改為『大姑坎』,後又因李騰芳中舉後又將地名改為「大科崁」。
李騰芳古厝又稱「李金興古厝」,係為顯示科場得意之喜而建的私人宅邸,興建於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同治三年(1864年)正式落成,至今歷史已超過140年建築保存相當完整,經過多年的整修,目前已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而且是桃園縣唯一的二級古蹟,民國九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2004年)正式對外開放民眾參觀。目前右護外龍部份尚有人居住,故對外開放參觀。
李騰芳古厝歷史沿革
李家原居於福建省詔安縣,來臺一世善明,字德耀,又稱李九公。李騰芳的父親李炳生以經商從事米穀買賣為業,創立「李金興商號」;李騰芳為李炳生的三子,本名有慶,字香閣,號蘭亭,官名騰芳,生於西元1814年(嘉慶十九年),李騰芳於西元1856年(咸豐六年)當時43歲舉中『秀才』,西元1859年(咸豐九年)由附生准報捐貢生,接著於西元1865年(同治四年) 當時52歲時到福建參加鄉試中了『舉人』,西元1868年(同治七年)參加捐內閣中書,當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李騰芳古厝特殊建築
李騰芳古宅坐西朝東略偏南,佔地面積約一公頃,整體建築以閩南式多護龍的四合院為基礎宅第建築,三合院加上四合院與左三護龍、右四護龍所建構而成的大厝,除了主建築外,尚有內埕、外埕及院牆,建材則以紅磚、砂岩、土墼磚牆為主要材料,屋瓦為黑色、牆面以白色和磚紅色為主,此為三至九品官之象徵。
古厝前的圍牆外,有一座半月池,即所謂的「風水池」、「案前池」,象徵聚財並有取水、養魚或休閒之功能。進入外埕可見二對石造雕有虎、豹、獅、象、旗、球、戟、磬等旗杆台座,石杆上刻有「中式二十一名」、「補甲子科」等字樣以象微舉人官位。進入正廳大門掛有「大夫第」扁額,正中廳堂高懸「文魁」兩字,廳堂內兩側的牆壁則書寫著訓誨子孫的處事原則等詞句,自兩側門轉入進天井,仰頭可見門廳及後方廳堂的屋脊皆採當時五品官宦人家才得以享有的翹起式燕尾屋脊建築,而兩側護龍則為馬背屋脊。
李騰芳古厝無論棟樑、斗拱到牆面、門扇、窗櫺、門廳前凹壽部份、門面等,皆有荷花、石榴、金瓜、鳳梨、桃子、蝴蝶、蜜蜂、各式花草以及各式鳥獸等吉祥雕飾,裝飾、木雕、雕工皆屬精細,細膩與雄渾兼具,極具水準。此外,李騰芳本人是個精於書畫者,故古厝內有相當多的書畫等裝飾。
地址:
桃園縣大溪鎮月眉里9鄰月眉路15號。
景觀特色:
李騰芳古厝建築雕刻精緻細膩,值得一看。
營業(開放)時間:
參觀時間:周二至周五/上午9:00至17:00止。
休館時間:周一、民俗節目(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洽詢電話 03-3322592*824(志工室)或03-3322592*862(文資課)。
服務設施: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為配合「認識桃園古蹟」籌組志工隊,李騰芳古宅義務導覽洽詢電話 03-3322592*824(志工室)或03-3322592*862(文資課),導覽僅限團體申請。
費用簡介:
免費參觀。
◎以上費用僅提供參考,請以現場公告為準,不另行通知!
停車場:
免費停車。
[妙法寺]





大溪妙法寺簡介
行經台三號省道經新北市大埔後,道路變得清麗起來,一路上山景處處,極少塞車,可以細賞美麗景緻,是一條不錯的遊賞路線!妙法寺就位於這條大道上,居高臨下,更令人開闊胸襟,神清氣爽。大溪妙法寺於民國63年始建,原僅為茅蓬搭設簡單道場,後經多人助緣,始興建大殿。妙法寺住持秉持承天禪寺廣欽老和尚的法脈教風,教導日常生活念佛法門,並大開慈悲三昧水懺方便門,禮佛懺悔,三皈五戒,提倡護生素食,普利群眾。民國70年妙法寺開始啟建水陸大法會,為一般大眾加持開示。民國83年創辦慈恩幼稚園紮根教育,民國86年開始年年舉辦兒童夏令營,讓佛理教義從小推廣。
大溪妙法寺特色
大溪妙法寺入口大門有兩隻巨大的金色石獅,前腳踏著地球,象徵世界和平大同意象,沿著陡坡向上,右邊即有108尊立式阿彌陀佛金身迎接,山門下,彌勒菩薩張著笑臉坐鎮,往前轉彎即見三層樓高的大雄寶殿。第一層供奉西方三聖,殿內四面牆上有不計其數的小佛像;第二層則分為為楞嚴壇、華嚴壇、淨土壇、法華壇及諸經壇,是法師繞佛經行的場所,莊嚴肅穆;第三層為大雄寶殿,只有舉行法會時才會對外開放,建築結構為傳統金黃色琉璃瓦搭配鮮紅朱紅石柱,寶殿內供奉阿彌陀佛,匾額提上「萬德莊嚴」四個大字,寶殿四壁皆為信眾供養的小觀音像。妙法寺高聳易見,唯上坡路較陡峭須小心通行;路旁的一尊尊佛像耀眼奪目,在歡迎大家的到來。
地址:
桃園縣大溪鎮永福里4鄰34-1號。
景觀特色:
大溪妙法寺位處台3線,一路上山景處處,極少塞車,可以細賞美麗景緻,是一條不錯的遊賞路線。
營業(開放)時間:
大溪妙法寺/洽詢電話 03388-3152。
停車場: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