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文物館]





北投文物館簡介
北投文物館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幽雅路、北投溫泉區山上,前身是建於西元1920年在北投十分著名的「佳山旅館」,高級的溫泉旅館在日據時期是日本軍官俱樂部,1945年台灣光復後成為軍民宿舍和官員度假用的佳山招待所;約在1980年代張純明在此創辦「台灣民藝文物之家」,收藏和保存台灣早期民俗文物以及原住民藝術,並更名為北投文物館,至1998年9月北投文物館成為市定古蹟,2002年由於北投文物館需整修因此暫停開放,至2008年1月17日重新開放,讓北投文物館再度成為大台北民眾假日旅遊的好去處。
北投文物館-建築特色
北投文物館在佳山旅館時期,主要有一棟兩層樓高的主體房設和獨立別館陶然居,主體房舍即現在北投文物館的所在位置,前洞和後棟南側的建築屬於鋪上榻榻米的日式和室,後棟南側旁則有一處洋室,地板則鋪上地毯,而二樓「大廣間」是昔日的宴會場所;陶然居從別館轉型為茶藝館,館內的空間以兩個長方形的房間和廊道構成「雁行」格局,每間房間分為前室和主室,前室僅有三帖榻榻米大、主室約有六帖榻榻米大,精緻的窗格和其他裝飾都十分細緻,保存完整的建築是台北少見的日式木造藝術品。
北投文物館富有溫泉旅館的元素,文物館內的浴室相當特別,與當時日據時代所建的規格相當不同,一般的浴槽為嵌入式且和地面齊平,但在北投文物館內的浴槽則突出於地面,可坐在槽邊泡腳。北投文物館陶然居旁還有一座日式庭園,日本設計師利用大屯山的地形景色創造出自然不矯作山水景色,瀑布、池塘、植栽等等,讓民眾來到北投文物館更能感受古樸的日式風情。
北投文物館-館藏和展覽
北投文物館館藏十分豐富,主要以台灣民俗文物和原住民文物為主,涵蓋織品、竹木器、古書、陶瓷品、布袋戲偶和皮影戲偶等等4000多件,文物的年代更從西元1900至1940年代,是見證台灣早期發展的好去處;北投文物館的展覽可分為常設展和主題展,常設展所在位置於北投文物館一樓南側,圖文並茂的方式帶領民眾進入北投文物館的時光隧道,而主題展則有各式不同的規劃展出,讓民眾更了解早期台灣生活的風情,北投文物館豐富的館藏是民眾來到北投旅遊可前往的旅遊勝地。
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2號。
營業(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上午10:00至下午05:30;周一休館。
洽詢電話 02-28912318。
傳真號碼 02-28913596。
提供活動:
◎定時導覽:週六、週日和國定假日上午11:00和下午03:00各兩場。
◎團體導覽:20人以上之團體於一週前來電預約。
◎免費語音導覽。
費用簡介:
◎全票NT$120。
◎優待票NT$50(學生及65歲以上長者)。
◎團體票NT$80(20人以上團體)。
◎身心障礙者及其陪同者一人免費。
◎以上費用僅提供參考,請以現場公告為準,不另行通知!
[地熱谷(地熱谷景觀公園)]





地熱谷簡介
地熱谷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北投公園旁,與捷運淡水線新北投捷運站距離約15分鐘的路程,為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是北投編號56的公園,總面積約為3500平方公尺,是大屯山群區域內水溫最高的溫泉,硫磺煙霧的景色擁有「礦泉玉霧」的美稱,是日據時代台灣八勝十二景之一;地熱谷早年是遊客煮食和遊樂的所在地,不僅容易發生燙傷意外,更會造成溫泉水質的污染,造成護欄常崩坍,因此在民國83年自來水處將地熱谷重新整修,溫泉池四周設有欄杆、賞景涼亭和親水溝渠,民眾雖然無法在煮食但可在親水溝渠泡腳,讓民眾來到地熱谷依然能享受到溫泉。
地熱谷-溫泉泉質
地熱谷溫泉泉水清澈,溫度約在90℃至100℃,水質是屬鹽酸酸性泉,PH值約1.6,又俗稱「青磺泉」,當地居民亦稱為「磺水頭」,不可用肥皂洗身,屬強酸類,對建築物及金屬品腐蝕性強。不可飲用,但據說此類溫泉對關節、筋肉、皮膚、支氣管、神經均有益;地熱谷因終年瀰漫著硫磺煙霧,讓人聯想到恐怖的地獄,且谷底地質鬆軟,常常有來此民眾失足跌倒被燙傷,所以又被稱為「地獄谷」,也有人稱為「鬼湖」。
地熱谷-北投石寶地
地熱谷的溪石具有放射性元素「鐳」,命名為「北投石」,是世界數千種礦石中唯一用以台灣地名命名的礦石,目前僅有台灣北投和日本玉川有這種礦物,雖然歷經破壞但在整修後,地熱谷設置了「北投石復育區」,讓民眾來到地熱谷旅遊不僅能感受到溫泉鄉的情懷,更能了解世界不可取代的自然生態;此外,來到地熱谷欣賞完北投石生態後,可前往北投公園沿著木製棧道散步,造訪全台唯一特色的北投圖書館,是北投旅遊不可不去的旅遊景點之一。
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
泉質資訊:
有「磺泉玉露」的美稱,因谷底蓄積的泉水翠綠似玉,俗稱青磺泉。PH值1.3/酸性溫泉,屬屬於酸性硫酸鹽氯化物泉。
地熱谷青磺泉含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質「鐳」,據稱對休憩、復健和美容皆有益。
景觀特色:
日治時期被評為台灣八景十二勝之一。
現在市政府已將其與新北投公園共同規劃為北投溫泉親水公園。
這裡北投溪水下,曾發現一種含微量放射性晶石,是世界上唯一以地名命名的礦物,稱「北投石」。
餐飲特色:
炸菜包,因好吃,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啞巴餅」(台語)。
營業(開放)時間:
上午09:00至下午05:00;周一休業。
服務設施:
周邊設有以鵝卵石築成的溝渠,供遊客泡腳。
[北投溫泉]





北投溫泉簡介
北投溫泉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北投原為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族(Ketagalan)部落居住的地方,後來清初時期漢人前來北投開墾故改稱為『Pataauw』、八投、八頭;北投溫泉源頭為林泉內里和湖山里,日據時期發現即在地熱谷一帶,北投溫泉區著名的溫泉指的是地熱谷溫泉、行義路溫泉、鳳凰溫泉、龍鳳溫泉、湖山里溫泉等等地區。但最令遊客留戀的區域大多集中環繞在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周圍的中山路、光明路、新民路、泉源路等地區。
北投溫泉-泉質介紹
由於北投溫泉位於大屯山系下熱泉所在位置不同,因此擁有不同的泉質與色澤,泉質大約有白磺、青磺、鐵磺三種,白磺水色呈白、屬弱酸性,青磺酸性較強、腐蝕力高,鐵磺則因含鐵,水色呈淡紅褐色,可結合SPA與芳香療法,讓泡湯、溫泉浴層次更上一層。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位於北投溫泉區內,於西元1998年開幕,北投溫泉博物館是免費開放參觀,館內建築物為國家三級古蹟,為維護法定公物之承載負擔,北投溫泉博物館入口處須先脫鞋換穿館內之室內鞋,館內設有共有兩層樓,一樓設有北投溫泉浴場展示區、北投石展示區、溫泉北投展示區,二樓有北投溫泉鄉發展史展示區、北投社原住民展示區、榻榻米活動大廳展示區、多媒體視聽室展示區、北投產業展示區以及台灣好萊塢展示區,讓來到北投溫泉博物館的民眾能徹底了解北投溫泉的歷史發展。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座落於生態豐富、綠意盎然的北投公園內,是台灣第一座綠建築的圖書館。木造的外型與一般水泥建築的圖書館有很大的不同,讓經過的遊客都想進去一窺究竟,北投分館是利用太陽能發電及雨水回收系統,不僅節能、環保、減少浪費,還曾經榮獲多項大獎。北投分館是地下一層及地上二層的建築,共有三個樓層,其中陽台的戶外閱讀區區,有蟲鳴、鳥語、書香的陪伴,吸引了不少愛好閱讀的朋友們前往。北投圖書館可說是除了溫泉外,另一個北投的特點喔。
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
泉質資訊:
泉質大約分為白磺、青磺、鐵磺等三種,白磺水色呈白、屬弱酸性,青磺酸性較強、腐蝕力高,鐵磺則因含鐵,水色呈淡紅褐色。
[北投公園]





北投公園建於清宣統3年,歷史悠久!由大門進入,有一噴水池,園區人聲鼎沸,是社區居民平日活動的場所,每逢假日便可看見園內扶老攜幼,一家親子和樂的畫面真是令人稱羨。
揮別過去落寞不堪的年代,展開以文化為主體永續經營的新頁,結合地熱谷熱門旅遊景點,使北投公園展現了全新的風貌,氤氳蒸騰中,讓您感受一股嶄新的蛻變。
北投公園除了新建的溜冰場等現代設施外,其餘皆屬陳年古木!漫步園中,綠葉隨風搖曳,自涼爽的樹蔭下,彷彿猶可嗅出古老的樸實呢!另外園內有從地熱谷的溫泉溪流經,因此硫磺味處處,形成一種奇觀!而鄰近的溫泉旅館如雨林般林立,是著名的溫泉旅館區,您不妨選擇最愛,浸泡在熱氣繚繞的溫泉裡,細細感受渾身毛細孔的通暢,讓筋骨得到徹底的舒解,許一個全新的「你」。
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光明路交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