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客
👥+2
吃喝玩樂
隱藏選單
回應(2)
通報違規

 新北市/淡水區/[淡水風光][淡水祖師廟][淡水福佑宮][淡水白樓紅樓、偕醫館][淡水英國領事館]

MIKE
本文:2012-07-24T23:34:59
[淡水風光]






淡水簡介
淡水區位於新北市西北沿海處、淡水河出海口,特殊的地理環境讓淡水擁有風光美麗的山水景色,自古即為台灣八景之一並有『東方威尼斯』的美名,昔日更是台灣第一大港;淡水一詞在昔日是淡水河口和淡水港的總稱,甚至是包含整個台灣北部,而滬尾一詞則是一個平埔聚落的名稱,音為『Hoba』、意為河口,漢人將它翻譯為滬尾,1860年天津條約淡水為開放港口之一並徵收關稅,雞籠也成為淡水的外口,這兩個地方變成為外國商人聚集之處,逐漸地各國商行到淡水貿易,成為西方文化當入台灣的窗口。

淡水古蹟旅遊景點
淡水最出名的旅遊景點除了老街還有古蹟園區,是民眾來到淡水的必遊行程,不僅景色優美且讓人了解昔日的淡水歷史,像是淡水紅毛城、鄞山寺、理學堂大書院、小白宮(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淡水海關碼頭、淡水龍山寺、馬偕墓、滬尾炮台、淡水福佑宮、滬尾偕醫館等等。

*淡水紅毛城:淡水紅毛城至今已有400年的歷史,為國家一級古蹟,全區分為紅毛城及領事館兩部分,紅毛城主堡內分為上下二層樓,露台上設有雉堞及槍眼可居高臨下看守,以防止入侵者侵擾;領事館是紅磚、拱廊的洋樓建築,運用中國建材,紅磚樓、拱圈迴廊、斜屋頂和高台階卻成功地表現出典型的殖民地建築的特色。
*小白宮(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是清朝時期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為傳統的殖民地式建築,呈現西班牙白堊迴廊式的格,洋人俗稱小別莊(bungalow),門窗的位置均與迴廊拱圈相呼應,採光性及通風性良好,更方便由室內觀賞室外景色,可見設計者的巧思與才能。
*淡水滬尾炮台:建造於清光緒12年(1886年),乃由第一位台灣巡撫劉銘傳所修築的,門額上仍保留劉銘傳親筆所題之『北門鎖鑰』四個大字,是國家第二級古蹟,淡水滬尾砲台的外廓為兩道城牆,內層則為昔日的士兵寢室、儲藏間、辦公室等,目前已開放為展示的地方。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




[淡水祖師廟]






淡水祖師廟與萬華祖師廟,同奉一尊黑面祖師爺;祖師爺據說相當靈驗,還會以掉鼻子來預言地方災難,因此為淡水人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祖師廟建於1937年,但其奉祀之「落鼻祖師」早在咸豐年間即有街民供奉,每遇天災人禍,皆會落鼻示警預告鄉人,常為滬尾附近居民所尊敬,以同治年間顯神通救石門區民免地震之災,最為人所流傳,中法戰爭也相傳祖師爺大顯威靈懼退法兵而獲光緒皇帝御筆所賜之「功資拯濟」匾額。一直到昭和年間才經地方人士發起建廟,於1932年在原蕭府王爺廟址破土興建。

祖師廟殿宇軒昂,裝飾精美,名匠師黃龜理之木雕、陳天乞之交趾陶、張木成之石雕等件品充棟,可稱是淡水民藝寶庫。每逢五月初六清水祖師祭典,更是香客陣頭雲集,熱鬧滾滾,不遜於外國嘉年華會。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清水街87號。

營業(開放)時間:
淡水祖師廟/洽詢電話 02-26212236。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創於雍正年間, 現今的廟體則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是早期淡水的閤港廟,淡水人昔日稱為「媽祖宮」。

福佑宮是淡水街的發源中心,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與對岸八里天后宮有風水消長之有趣傳說。福佑宮歷經多次重修和街衢變遷,卻一直保留傳統的風貌, 廟內的石雕樸實而渾厚,木雕及媽祖、千里眼、順風耳之塑像水準更是非凡!古物保存更是不少,是研究淡水港埠發展之珍貴文化資產!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民安里中正路200號。




[淡水白樓紅樓、偕醫館]






白樓
從三民街4巷左轉,爬上數階階梯,即可看到著名的白樓。白樓目前雖然已殘破不堪,但是從現存精美的大門、廊柱、圓拱與竹節欄杆,不難想像當時的氣派豪華。當時,這座洋樓是當做外商的洋行使用。

紅樓
在白樓後方的山坡上,是一棟米黃色的兩層洋樓,原本她是磚紅色的,俗稱「紅樓」。在19世紀末期,由一位富有的李姓船商所建的住宅,正對著觀音山與淡水河的這棟「殖民地式」洋樓,可說是淡水黃金時期的洋樓華宅的代表作。在周圍現代民方的環繞下,更顯得古典靜謐。目前,進駐了私人企業經營的「紅樓」餐飲店,因此不方便遊客遊覽及拍照。

偕醫館
加拿大出生的馬偕牧師在西元1872年渡海來臺傳教,他是第一個在台灣北部傳教的長老教會牧師,他在淡水傳教、定居,並與台灣女子張聰明結婚生子。西元1901年因喉癌在淡水去世,葬於淡江中學內的私人墓園。馬偕牧師以行醫輔助傳教,在淡水設有「偕醫館」,為病人拔牙,並以新式藥物治療瘧疾,又幫人戒除鴉片煙癮。此外也設立「牛津理學堂」及創辦「淡水女學」,寫下台灣女子教育第一頁。
目前仍保存著1880年馬偕牧師初建時的面貌,該建築有中西合璧的特色,有閩南瓦的屋頂及西洋圓拱的門窗。偕醫館是當時台灣北部第一座西式醫院,延續至今,長老教會更擴增醫務,成立了「馬偕紀念醫院」。

長老教會教堂
長老教會教堂位於偕醫館的旁邊,由於淡水是馬偕牧師開始傳教的地方,因此這座教堂也就成為台灣教會的發源地。教堂建立於1891年,原來是白色的外牆與方形鍾塔的建築。1932年重建時改用紅磚,成為今天的「仿歌德式」教堂。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三民街2巷6號3樓。




[淡水英國領事館]






英國領事館的由來
英國領事館位於新北市淡水區,屬於淡水古蹟園區內的一部份,淡水紅毛城的東側;英法戰爭後,西元1867年英國人藉著淡水開港通商的機會,向清廷永久租借紅毛城做為英國領事館,主要工作包括處理國際事務和照顧僑民,同時兼管海關稅務;在西元1891年,由於淡水港的貿易興盛,英國商務拓展,英國領事館的業務於是日漸龐雜,其地位自然也更加重要,因此在紅毛城旁增建一棟雙層的紅磚洋樓,建築風格為典型的英國殖民地建築式樣,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見的英國領事館。

英國領事館的建築風格
英國領事館院子裡滿植玫瑰花,計畫興建這座精美的紅磚洋樓的英國領事館為Bourne(或Holland),英國領事館完全不同於紅毛城強硬、封閉的城堡性格,當時聘請英國建築師設計,紅磚及匠師來自福建廈門;英國領事館牆壁為清水紅磚,屋頂是閩南紅瓦,但是一樓屋內彩色地磚則是爪哇產品;英國領事館內部仍呈現原有的擺設及掛至歷史圖片資料:英國領事館一樓西側為客廳及書房,東側為餐廳及配膳室,後側為洗衣間及數間傭人房;迴廊立面是弧狀拱形,兼具遮陽擋雨的功效,並保留英式傳統的窗台與門面設計,樓前的草坪,後院的綠蔭更是歇腳休息的好地方;英國領事館二樓有3間大臥室及貯藏室,入口設一座扶手大樓梯通往二樓,天花板懸垂大吊燈,十分氣派;另外,在英國領事館正面,刻有『VR1891』及英國的薔薇花圖案,可以看出當時的磚雕手藝十分精細,綠瓶欄杆的對比色彩以及院子裡的玫瑰花也是英國領事館的特色之一。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8巷1號。

景觀特色:
不同於紅毛城強硬、封閉的城堡性格,英國的薔薇花圖案、,綠瓶欄杆的對比色彩以及院子裡的玫瑰花都是英國領事館的特色之一。

  👥+2  回應(2)  (DMCA Compliance - Abuse 投訴)
[變更為 舊回應在上方][目前是 新回應在上方]
(觀光客) 伊娃 - 121.138.120.250
2 F:2017-07-30T02:01:07
***:***  很高興認識你  ***

GUTS
1 F:2012-07-27T21:35:31
來補推~~



[0.14] 🍌